手对于人体来说就相当于工具一样,并且这个工具还灵活多变,只要没有问题,每天都会使用。如果人体健康出现了什么意外,有的时候手部灵活程度就会被影响到。
特别是早上起床后,会感觉两手发麻发胀,怎么也握不紧拳头,但是过个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双手又会慢慢恢复正常。这个恢复的时间也因人而异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早上醒来双手发胀握不拢,这是什么情况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01
骨质疏松症
骨质疏松症是生活中常见的关节疾病,到一定年龄后,体内的钙会逐渐流失。骨骼中的密度会越来越大,诱发骨质疏松症。
此外,骨质疏松症患者早上醒来时双手肿胀,手指松弛。如果想改善骨质疏松症,应该补充更多的钙并纠正一些坏习惯,比如熬夜、吸烟、长时间坐着等。
02
身体缺钙
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,钙的流失越来越快,所以很多中老年人会出现钙质过度流失,导致体内缺钙的状况。
他如果不能够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质,还可能会患上骨质疏松症,这些患者在早晨醒来的时候便双手出现比较僵硬的状况。
所以人上了一定的年龄之后,一定要注意补充身体的钙质,让自己体内的钙元素充足,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很多的问题。
03
血液含糖量超标
一般来说,一旦血液含糖量超标,导致身体健康被损害到了,也是会导致手部僵硬的。这种情况比较少见,但也不是说不会发生。
对于这种情况,要做的就是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,并且还需要训练手指的灵活程度,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。
04
原发性骨关节炎
原发性骨关节炎可视为一种骨关节老化退行性疾病,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,此外,重量越重,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这不难理解,关节活动时不断摩擦,力越大越容易磨损,当然,全身其他部位的缓解也可能发生,例如指关节。
原发性骨关节炎通常表现为关节僵硬、肿胀和疼痛,一般手指僵硬的时间比较短,比如几分钟,活动度可以提高。
05
腱鞘炎
肌腱由腱鞘包裹着,就是为了减少摩擦和劳损,但如果过度的使用、反复摩擦,也会出现劳损、炎症。比如有有些人不停的用食指、拇指刷手机屏幕、打字就都可能出现腱鞘炎。
有些工作机械重复用几个关节,肌肉劳累,出现酸、胀、僵硬等感觉,并且可能有疼痛。为了我的手指,每天写科普文章,常常是选择语音输入。
06
肾脏异常
如果肾脏功能出现问题,那么清晨醒来后易出现水肿,特别是脸部、腿部以及手脚。出现这种问题时一定要提高警惕,一旦是肾脏细胞出现问题,那么对于身体健康将产生极大影响。
所以建议患者多吃一些黑色食物,比如黑芝麻,黑豆,黑枸杞等,有助于提高肾脏细胞活性,保护肾脏。
07
脾虚
脾虚也会让人体出现水肿的现象,比较常见的是腿部水肿,不过手部也是会有水肿现象出现的。如果是这种情况,人们就会变得即使遇见了自己爱吃的东西,也不喜欢吃,并且即使是吃了也会有腹胀的情况。
针对这种情况,需要在饮食上做出调整,就是可以多吃点薏仁、红枣之类的食物,这些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,改善你脾虚的情况。
08
更年期
早晨起来之后发现手指发麻肿胀,也有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。中年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,由于卵巢功能下降,导致雌激素的分泌量减少。
而我们的骨骼不仅需要钙元素,也需要雌激素来滋润。如果身体缺乏雌激素,那么我们就会感觉手指发胀,麻木僵硬甚至关节疼痛的现象。
该如何缓解?
01
可以做手指操
将十指打开,然后相互交叉,来回30下,中间间隔几十秒再继续进行,睡前做几分钟就好。
锻炼自己的握力,将手张开,在握紧,持续时间15-30秒,每天坚持做几分钟或许可以改善。
02
用热毛巾热敷手掌
可以用热水把毛巾浸湿,包裹双手。这是用毛巾的热度以及水分的湿度来温热手掌。
不但可以加快整个手掌的血液循环,减轻手指发胀情况,还能温润关节,减少疼痛,使关节功能快速恢复。
03
按摩缓解
如果手部酸痛是因为使用手部的频率过高所引起,通过按摩的方法能够缓解疼痛症状,还可以让黏黏的肌腱分离。
来源:吉林12320
中新网5月20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,5月19日0—24时,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3例。其中境外
逛博物馆不需要理由,因为它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博物馆的力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以“博物馆的力量”为
后视镜没折叠 成“拉门贼”下手目标 扬子晚报讯(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鼓公宣 魏山 张燕秋)近日,南京鼓楼公安分局小市派出所抓
中新网5月20日电 据四川省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,5月19日0时至24时,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(在广安),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2例(在
盲人女孩用琴键“追光” 多个钢琴比赛获奖,想当音乐老师教会更多人弹琴 家住苏州太仓的盲人女孩梅暄虽然双目失明,却一直坚持着自
X 关闭
X 关闭
四川广安市48小时内将新改建一个8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 记者从今日(19日)中午召开的广安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获悉,广安市应急指挥部决[+更多]
河南:6月底前实现“场所码”全覆盖 “场所码”是流调的关键,是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。记者从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[+更多]
中新网上海5月19日电 (陈静 朱虹 丁国莲)记者19日获悉,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解释,证实了糖尿病的卵母细胞起源,揭示了糖尿病代际遗[+更多]
中新社合肥5月19日电 题:虚拟人走红“Z世代”:未来虚拟人懂情感有温度 中新社记者 张俊 俏皮可爱的虚拟人形象、顺畅自然的肢[+更多]